% >
青岛大摩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 大摩资讯 >大摩头条

IPO审核的残酷真相:实际否决率近三成,“看门人”如履薄冰!

时间:2017/5/17 8:16:5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299

IPO审核“严把关”的态势在持续,体现在时间的连续性和流程的连贯性。

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通过发行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两种情形)接近三成,远高于发审会单环节否决率。实际的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萝卜”多了,“泥”也冲刷得越来越仔细了。

还有你们关心的所谓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今年以来新上市企业182家,一季报显示,新上市公司业绩其实总体好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以及行业周期或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根据一季度业绩来判断新上市企业业绩“变脸”,这个做法略显片面。

防“病从口入”效果明显

最权威、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2日,今年共审结首发企业244家,核准178家,否决22家,主动撤回44家。

据此统计,今年以来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未通过率为27.05%。粗略好记点,就是“三七开”。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主动撤回的44家企业情况不一:

      ——安排现场检查的过程中,有11家企业申请撤回;

      ——在初审环节,初审会指出企业存在问题后,有6家企业主动申请撤回材料。

申请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显著,这个情况占多数;

  ——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有些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调整、会计工具的变化来粉饰业绩;

  ——一些企业,自身面临诉讼等个案风险,也有企业涉及战略调整或股权调整。

其实,严把发审关口,严防“病从口入”,并非今年新事。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贯彻的精神。

2016年6月以来,已有共计106家企业申请撤回并终止审查,且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压力和初审会提出问题后主动撤回,通过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远高于发审会否决率。

由此也可以看出,证监会对发行审核质量把控,不仅仅体现在发审会这一个环节,而是全流程、全环节的。可谓全流程把控。

在控制审核质量方面,证监会有很多招数:

  ——比如企业申报之后,有抽签机制,进行执业情况检查;

  ——比如在审核的各个环节,对发现有问题的企业、存在风险较大的企业或者需要澄清问题的企业,动员全系统力量安排现场检查。

证监会审核首发企业,有两个着力关注点:

  ——防止欺诈发行和虚假披露,通过落实举报、媒体质疑以及现场检查等手段,来防范这类企业上市;

  —业绩操纵行为也是审核中的关注点,证监会最近关注到一些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或者调整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或者通过人为压低相关费用(比如员工薪酬水平、广告费等企业必要支出)等行动粉饰业绩,这是证监会关注的重点。

新上市企业业绩波动?
其实好于A股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2017年1月1日到5月5日)新上市企业182家。根据最新公布的一季报,新上市公司业绩总体好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直观对比数据是这样的:

接近证监会人士表示,企业能否上市,是按照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信息披露是否合规等角度考虑的,监管者并不对企业业绩进行担保,也不能说必须是优中选优,必须是持续增长。上市公司遍及各行各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所以业绩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

但是确确实实,2016年四季度以来新上市的公司中,在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的有23家,占比8.39%。

对于这种现象,接近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初步分析:

其一,行业因素,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开工不足,施工类企业受影响程度更大;

其二,地域因素,有些地区一季度基本不能开工,比如西北地区,该地企业效益体现不出来。

例如,一季报亏损金额较大的思特齐、尚品宅配、贝肯能源,主要原因分别为:客户通常在四季度对应用软件进行集中验收、家具行业一季度为销售淡季和新疆一季度气温较低通常在三、四月份才开工。

总而言之,根据一季度业绩来判断新上市企业业绩“变脸”,这个做法略显片面。一季报受季节性、地区性因素影响较大,参考价值有限。

证监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也关注到,有个别公司,与同行业相比,一季度业绩下滑比较明显,而且没有合理原因,对此证监会也会持续关注。

现在新过会的企业中,也有一季度出现亏损的情况。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结合以前年度的情况,确实是季节性因素比较明显的,这是不影响发行审核的。但是在招股说明书中,存在季节性因素的公司必须要加强信息披露,披露季节性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情况,并且在风险提示中讲清楚。

企业、中介更爱惜羽毛了

还有一个好现象。接近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明显的趋势,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加强了审慎意识,在申报环节,不是贸然地往前冲了。

不完全统计,一般4月份年报出来后是IPO申报的高峰期,但是今年没有像往年一样出现所谓的集中申报、蜂拥而至的现象,新受理的企业平稳有序,有64家。

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申请IPO的企业、中介机构更加重视申报质量;其二,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可预期性增强,企业不用起早摸黑来排队。

接近证监会人士称,这是良性的运营机制,说明审核质量的把控,不仅仅是监管的事情,发行人、中介也开始重视了。尤其是证监会加大了对“看门人”问责处罚力度后,相关中介机构更重视执业质量和品牌声誉。证监会鼓励中介机构尤其是保荐机构担负起提高申报质量的职责,如果其发现保荐企业发生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事项,鼓励主动撤回,这样有助于节省审核资源、降低社会成本。

这位人士也指出,其实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的投融资渠道,各取所需,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

当然这涉及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融资手段方式多样化、不同融资手段之后的退出机制完善等制度安排。证监会也正在不断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不同企业要求。

文章编辑:http://www.dmtz.com.cn 

..

 

 

地址: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座6层

<青岛大摩证券投资有限公司 【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号:ZX0141】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1

Copyright ©2012-2017 www.dmtz.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鲁ICP备05022762号-1